請輸入關鍵字......

臺海戰爭若爆發 美國會協防台灣嗎?



▌阿富汗與烏克蘭戰爭前車之鑑
俄烏戰爭陷入膠著,全球期盼美國能出手協助,但依目前情況來看拜登應該不會出兵,因此有許多藍營政治或媒體就評論,阿富汗後期美國沒有出兵,烏克蘭這麼危急也沒有出兵,當台海發生問題時,美國極可能不出兵。藍營這樣的簡單論述太過於淺碟式思考。

美國自阿富汗撤兵,主要是:
(1)阿富汗政府貪婪腐敗:美國挺阿富汗已經20年,投入高達2兆美金,但這些款項大多流入外國人手中,阿富汗總統阿什拉夫.甘尼第二任任期時變本加厲,將重要職位分配給親友而非適才適用。

(2)鄰國巴基斯坦挺塔利班政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交界的普什圖尼斯坦(Pashtunistan)地區原被畫為英國獨立畫出,一百年合約到期後,阿富汗想取回該土地且讓人民回歸,但巴基斯坦認為當初簽約的雙方都不存在,就不應該改變現狀,因此巴基斯坦人暗助塔利班政權,避免阿富汗政權取回。

(3)阿富汗內外遭夾擊:美國突然宣布撤兵,導致與塔利班敵對的鄰國伊朗防守不及,而中國也暗助塔利班接手,在人民部分美國將西式的觀念引入阿富汗,使得女性主義抬頭,人民享有充分言論自由,但塔利班接手國家,勢必變成腥風血雨,國人必須因應伊斯蘭教規而行。在內外夾擊下,阿富汗政府瞬間倒台。

美國未出兵協助烏克蘭,主要是:
(1)烏克蘭沒有美國所需的國安利益:美國在烏克蘭既沒有軍事基地、也沒石油或貴金屬的重要物資,更非貿易主要對象。

(2)拜登不崇尚軍事干預:他曾反對奧巴馬干預利比亞,也反對奧巴馬對阿富汗增兵,他將國家安全定義為應對氣候變化、防治全球疾病以及與中國競爭。

(3)美國人民不支持出兵:美聯社一份民調中有72%的人認為美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中無法發揮作用,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更認為世界兩大擁核大國對著幹對大家都沒好處。

(4)兩國無條約責任:美國與烏克蘭間沒有簽署任何協防或安全約定。


▌臺灣與阿富汗和烏克蘭的狀況不同
其實國與國相處,不用說太高尚的情操.主要還是國家整體利益優先後再考慮其次問題,綜合上述七點,臺灣與這兩國不同之處:

(1)戰略位置
臺灣位於東亞第一島鏈屬於世界的十字路口上,不但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交通運輸與物資補給也是擔任樞紐的功能。

(2)關鍵科技
臺灣擁有尖端半導體的設計與製造封測能力,一但臺灣被中國拿下,等同於把台積電、聯電、力積電、連發科與旺宏等半導體送給中國,況且美國企業在臺灣投資高達5000億,美國企業不會讓美國政府放棄臺灣。

(3)自我防禦積極度
臺灣展現自我防禦的行動力與決心,在軍人的訓練上走向專業化並積極教召後備軍人受訓,並且採購各國軍武,且與日本、澳洲與美國上皆保持軍事互動。

(4)臺灣民主政體
臺灣與美國皆為民主政體,在民主、人權、言論自由、反貪腐、政治透明度與美國相近,而且部份發展甚至超越美國,一但臺灣民主防線出現破口,將會影響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度。

最新資料,臺灣出口到美國一年為660億,進口391億,雙方貿易情況非常活耀,牽涉範圍相當廣泛。

(6)臺灣關係法
1979年臺美間存在臺灣關係法中表示,第二條,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的前途之舉,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第三條,總統如遇臺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遭受威脅,因而危及美國利益時,應迅速通知國會。總統和國會將依憲法程序,決定美國應付上述危險所應採取的適當行動。

於2017年時,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提出印太戰略框架,在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衝突假設中,「保衛第一島鏈國家,也包括台灣」在隔年獲得川普批准,2021年2月,美國國會議員重新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預備在法律上授權美國總統必要時有限度動用武力防衛台灣,目前尚在美國國會審議中。

綜合上面臺美實際面來看,臺灣情況與阿富汗及烏克蘭狀況完全不同。


▌美國會不會協防臺灣?會
20多年前臺美關係並不像現在相處這麼融洽,當初美國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擴展商業活動並企圖讓中國民主化,因此將臺灣視為肉屑,吃了不會飽,放在餐盤又礙眼。

1993年民主黨的柯林頓當上美國總統後,臺美關係只能說用緊張來形容。1994年5月,李登輝總統出訪拉丁美洲友邦,柯林頓政府礙於中共壓力,禁止李登輝入境美國過夜,只允許其飛機於夏威夷軍事機場過境補給物資,而且只派一位上尉接待。李登輝為表示抗議硬是不下飛機,還穿著睡衣、披著罩衫,踏著拖鞋,在機上接見美國在臺協會代表白樂琦(Natale Bellocchi),李登輝反諷說道,「最好不要離機門太近啦,不然不小心就會跌到美國領土上呢!」李登輝的憤怒傳到美國,美國人群情激憤,美國國會及輿論嘩然,認為一個號稱民主的國家,竟然受迫於另一個國家的威脅,在排山倒海的輿論下,1995年5月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的396票比0票,要求美國總統柯林頓修正公布「對臺政策檢討」,讓過境禮遇制度化間接促成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

1995年李登輝總統應康乃爾大學校友邀請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參加傑出校友活動,在學校演講中李登輝:「此次來美國參加康乃爾大學活動,不僅是登輝個人的殊榮,更重要的這也是中華民國在臺灣二千一百萬同胞共同的榮幸。」、「矢志在最短同時內展開憲政改革,俾為中華民族建立合乎時代潮流的法律架構,為民主政治奠定不朽之宏規。」、「臺灣的成就很顯然的能夠幫助中國大陸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李登輝在康乃爾的演講後,中國才發現大事不妙,必須封鎖臺灣對外的聯繫。1996年臺灣準備進行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中共為了阻止李登輝在選舉中連任,於是進行以武力威懾臺灣的軍事演習,收到情報的美國派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與獨立號航空母艦靠近臺海,以具體行動阻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攻臺的軍事企圖。

1997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總裁迪特.韋利希(Dieter Weirich)、德國之聲亞洲部主任甘特.克納伯(Gunter Knabe)與德國之聲記者西蒙.曼蘇(Simone de Manso)錄影專訪,提出兩國論的主張,事後中共評李登輝蓄意分裂中國領土和主權,美國柯林頓政府方面表示既不支持兩國論,但也反對北京對台動武或中斷對話

美國過去政壇親中派為主流,另一方面為了避免中國國族主義的興起,因此無所不用其極的希望臺灣不要表達自己的聲音,然而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中國發展方向與預期不同,不僅未如親中派所預期的更加法治、民主、自由,反而打壓新聞與輿論自由、社會控制趨於嚴密,甚至透過一代一路的經濟力量在歐洲與東南亞擴張版圖,甚至收買美國學者資助研究費、廣設孔子學院進行滲透或是潛伏在美國尖端科技的商業間諜竊取資料,北京與華府的距離越來越遠

2017年川普(共和黨)上台後,參議院、眾議院、國防部、國務院、中央情報局(CIA)到國家安全局(NSA)等單位對於中國的政策急轉直下,反中派形成政治主流,美國原本預期中國會變成民主經濟國的期待落空,中國漸漸擴張武力,甚至可能威脅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

2017年1月20日川普上任後更破例與臺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2018年3月美國參議院無異議通過「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此法案將為臺美官員互訪解禁,2019年五角大廈把原本隸屬在中國科下的臺灣業務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國家看待,2020年5月白宮更發表「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內容提及提為因應中國挑戰,美國應審慎對中共意圖及行動的明確評估、重新檢討美國的戰略優勢及弱點,並對中國採取競爭性的(戰略)方針,川普任內軍售台灣共11次達105億美金,原本被視為友中的拜登在2020年競選期間也慢慢改變態度,對中國的批評越加辛辣,更批評習近平是「惡棍」。

蕭美琴受美國「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JCCIC)之邀請,代表臺灣出席美國新總統拜登及副總統賀錦麗的宣誓就職典禮,2021年10月蕭美琴赴美國務院會新任亞太助卿 強化美台合作,2022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向國會遞交2022年貿易政策議程和2021年年度報告(2022 Trade Policy Agenda and 2021 Annual Report):與台加強往來、批中破壞公平貿易。同月,拜登指派前國防高官訪台表達美兩黨挺台信號

從過去臺美最緊張關係中,美國依舊派出航空母艦協防臺灣的情況來看,萬一發生台海戰爭時,美國勢必會協防臺灣










-

張貼留言

0 留言
* 留言請注意禮節與法律規範,若恐嚇、謠言與詐騙等言論將刪除,涉及法律案件者將提供檢警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