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災嚴重,災後第13天(10月5日),總統賴清德再次南下花蓮視察前進協調所,關心重建進度。不料勘災現場卻成為一場「甩鍋秀」,花蓮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輪番質疑中央,指控下水道「全線失靈」、排水系統「無法運作」,但旋即遭中央災害協調所副指揮官李孟諺以具體數據與現場勘查結果「當場打臉」。
徐榛蔚在簡報中聲稱,水利署臨時土堤「不可靠」,光復鄉排水系統「全失靈」,連地方責任的隔水閘門都要求中央補助,劍指中央不作為。然而李孟諺回應指出,水利署11日即可完成5至10米臨時土堤,明年汛期前更將建成50米「超級堤防」,可應付日雨量350至500毫米洪水;另在農田周邊也將設置第二道防線。
至於下水道問題,李孟諺說明,光復鄉主要排水A幹線(3米寬)「未回淤、乾淨暢通」,目前仍可發揮功能。真正受影響的反而是佛祖街支線80至100公分雨水管,目前已進行清淤。李並強調:「排水系統並沒有失靈。」
現場另一焦點是傅崐萁。他主張「應全面遷村」,與徐榛蔚要求「農地重劃、原地重建」的說法自相矛盾,夫妻倆立場分歧,引發外界譏諷。地方人士批評,兩人似乎對當地排水狀況毫無掌握,卻忙於推責、爭取資源,「把縣長當立委、把總統當縣長看」,完全忽視災後重建的急迫性。
評論揭「政治現形記」 夫妻倆唱雙簧拗中央被識破
青年團體批:拿災民當政治道具 演技拙劣
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撰文指出,這場看似「勘災會議」,其實是一齣「政治現形記」。他直言,徐榛蔚一邊展示光復鄉空拍圖,一邊激動控訴「下水道阻塞」,彷彿發現重大問題,殊不知該排水道早已經清理、功能正常。李孟諺甚至親自實地勘查、拍照為證。
張育萌批評,傅崐萁更「離譜」,在徐榛蔚剛要求中央協助清淤、重劃農地、原地重建後,立刻拿起麥克風呼籲「遷村」。他諷刺說:「你太太才剛說要原地重建,你又喊遷村,到底是哪一齣?」張更指出,連災民連署書上都明白寫著「盼原地重建」,傅卻堅持遷村,「是代表誰在講話?」
張育萌痛批,地方父母官應該了解災民真正需求,卻只顧爭取預算、喊工程金額上看百億,「官員親自進下水道都比他們清楚狀況」。他直言,夫妻倆一個喊重劃、一個喊遷村,口徑不合卻同樣為了「挖中央錢」,堪稱「政治戲碼演到走鐘」。
網友翻舊帳:2013年下水道全台最高預算在花蓮
昔日縣長傅崐萁主政期間完工 如今反喊「全壞了」
光復鄉受災後,花蓮縣府與傅崐萁不斷強調「排水系統失效」,但有網友翻出2013年花蓮縣雨水下水道預算資料,發現當年花蓮經費為全國最高,且工程正是在傅崐萁擔任縣長時期完工。如今兩人卻指稱下水道「全壞了」、「要重做」,被網友直批「無能又卸責」。
網路上批評聲浪不斷:「2013年自己做的下水道,2025年說壞了,誰該負責?」「這兩個縣長夫妻超乎想像的廢」、「整天只想要中央出錢」、「清污就好,重做是想撈油水嗎?」甚至有人嘲諷:「要不是為了災民,賴總統根本不必理這對夫妻。」
多數輿論認為,地方政府應先面對自身責任,釐清排水維護與防汛管理的執行落差,而非將災情政治化。
【總結】
賴清德此行原意為視察災後復原,卻意外揭露地方政治運作的現形。光復鄉下水道是否失效已由中央證實「功能正常」,真正需要處理的是地方治理與責任意識。當災區民眾仍在等待重建與安置時,地方首長與立委若只忙著「誰出錢、誰背鍋」,恐怕才是花蓮災後最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