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芬蘭地底 400 多公尺深處的安克羅(Onkalo)核廢料儲存庫,是全球首座專為高放射性核廢料建造的永久封存設施。其上方,坐落著擁有歐洲最大核反應爐的歐基洛托(Olkiluoto)核電廠,所產生的核廢料將最終存放於此。
隧道由大型照明設備照明,岩壁經精密工程開鑿,顯示其規模與安全性之嚴謹。 安克羅研究發展計畫統籌人韓森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 2024 年初完成互操作性試驗準備。這將使用實際生產設備對處理系統進行測試,確認運作無誤後,預計於 2020 年代中期正式投入使用。」
該儲存庫設計容量為 6,500 噸鈾,計畫將核廢料封裝於長度 5 公尺的專用金屬容器中,並以混凝土封閉隧道,確保長期隔離。此計畫自 2004 年啟動,最後階段工程將於 2024 年展開。負責單位曾聲稱,儲存庫周邊的核廢料滲出物在經過 10 萬年後將不再具危害性,屆時當地居民可安全飲用地下水。然而,學術界批評該計畫忽視了長期腐蝕對容器與結構的潛在影響。
對於外界質疑,韓森強調:「歐洲各國對此類計畫或許存在更多批評與反對,但情況必須逐步改變。目前我們是先行者,其他國家已開始參考並效仿我們的模式。」 隨著部分國家近年重新評估核能,以期降低碳排放,核電的支持度有所提升。根據芬蘭能源貿易協會調查,68% 的芬蘭民眾支持核電。
瑞典、瑞士與法國等國已選定潛在核廢料儲存地,但如何與當地反對居民達成共識,仍是重大挑戰。環境學家則持續警告,核能安全性與核廢料輻射風險,依舊是無法忽視的長期問題。